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本次统计分析基于2025年1—10月赤峰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数据,涵盖建设工程、政府采购、自然资源、国有权益等主要交易领域。整体来看,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呈现“项目数量增长、交易金额下降”的双重特征,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交易规模统计分析
(一)不含电子卖场进场交易项目总体情况
2025年1—10月,赤峰市累计完成不含电子卖场的进场交易项目2923个,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1.10%;项目预算总额194.33亿元,同比下降13.46%;实际交易金额192.18亿元,同比下降11.94%。交易金额与预算总额差值较小,预算执行控制处于合理区间。
(二)电子卖场项目专项统计情况
同期,赤峰市电子卖场项目累计完成20463项,实现订单金额4.31亿元。电子卖场项目数量远超传统进场交易项目,成为满足小额、零星采购需求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拓展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场景。
二、重点领域交易效益分析
(一)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项目节资效益
2025年1—10月,赤峰市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项目通过进场交易累计实现节资总额4.4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2.44%。节资规模同比回落与本期项目预算总额同比下降、项目建设标准调整等因素相关,进场交易通过市场化竞争仍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国有权益类项目增值效益
同期,赤峰市自然资源、国有权益类项目累计实现增值总额2.26亿元,同比大幅上升86.62%。增值规模的显著增长,体现了市场化配置机制在自然资源和国有权益交易领域的有效发挥,实现了国有资产价值的进一步释放。
三、交易关键指标运行情况分析
(一)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率呈现领域差异
2025年1—10月,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达82.58%。其中,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为100%,实现全领域覆盖;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率为75.61%,两者呈现一定的领域差异。远程异地评标(评审)模式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易评审的跨区域资源配置。
(二)本地专家占比区域分化明显
2025年1—10月,赤峰市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项目本地专家占比为39.64%,呈现显著的领域分化特征。建设工程项目本地专家占比为6.95%,政府采购项目本地专家占比为68.61%,两者差距较大。从旗县区分布来看,本地专家占比较低的地区为阿鲁科尔沁旗(2.43%)、林西县(3.36%)、翁牛特旗(21.48%),各旗县区间本地专家资源分布不均衡。
(三)政府采购集采代理项目区域占比差异显著
2025年1—10月,赤峰市政府采购项目中集采代理项目占比为17.19%。从区域分布来看,集采代理项目占比较高的地区为红山区(100%)、市本级(26.75%)、松山区(23.38%)。
(四)本地外地中标企业基本均衡
2025年1—10月,赤峰市交易项目中标企业中,本市企业1550个,占项目总数的53.03%,实现交易金额107.14亿元,占总交易金额的55.63%;外地企业中标项目1373个,占比46.97%,实现交易金额85.46亿元,占比44.37%。本地外地中标企业基本均衡,本地企业在项目数量和金额上相对较高,且金额占比高于数量占比,综合竞争力较强。
2025年1—10月,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进场交易项目数量稳步增长,电子卖场规模持续扩大,自然资源与国有权益类项目增值显著。交易关键指标呈现领域和区域分化特征,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率保持较高水平,本地企业市场参与度高、竞争力强。整体来看,数据反映出当前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活力持续,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交易秩序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