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10号)要求,破解小额零星采购效率低、成本高、监管难等痛点问题,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化协同合作,创新推行框架协议采购区域联动模式。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液晶显示器、车辆加油服务、复印纸等多个品目的框架协议征集工作,实现采购效率与质量双提升、成本与风险双下降,为区市两级政府采购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一、高位统筹强联动,构建协同采购新格局
框架协议采购作为法定新型采购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一次征集、多次复用"的两阶段模式,实现重复采购的规范化与高效化。为充分释放这一制度效能,我市主动对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上下协同、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联动工作机制。
在组织保障上,成立由两地政府采购领域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定联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针对征集范围、评审标准、平台操作等关键环节开展多轮会商,形成统一工作规范。在品目规划上,结合区市两级政府采购需求调研结果,优先选取技术标准明确、采购频次高的品目推进联动征集,首批覆盖货物与服务两大类多个重点品目,实现精准发力。在流程衔接上,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线上会议、现场研讨等方式解决征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确保联动工作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
二、创新举措提效能,实现多方共赢新突破
依托区市联动优势,我市在框架协议征集过程中融合数智赋能与机制创新,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彰显显著综合效益。
一是采购效率大幅提升。借助自治区政府采购统一平台,实现从需求征集、项目立项、公告发布到供应商报名、评审入围、合同签订的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以便携式计算机采购为例,以往单次招标平均周期需30个工作日,通过框架协议采购,采购人可直接购买或二次竞价选定成交方,采购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效率提升近90%。截至目前,联动项目累计为各采购单位节省筹备与执行时间超800个工作日,有效释放采购管理精力。
二是采购成本有效降低。通过集中征集汇聚市场需求,形成规模采购优势,倒逼供应商优化报价。我市联动项目成效显著,其中复印纸品目最高降价幅度达21%,便携式计算机品目入围均价较市场价低13%。同时,全流程电子化减少了纸质文件制作与流转成本,供应商参与投标的时间与经济成本降低60%以上,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供应质量更有保障。严格执行"高标准筛选、全流程监管"机制,通过公开征集吸引优质供应商参与竞争。在便携式计算机品目征集过程中,共有257家供应商参与响应,经技术参数审核、售后服务评估等多维度评审,最终确定149家入围供应商,包括华为、浪潮、清华同方等知名企业,确保供应商队伍优质可靠。同时,在框架协议中明确产品质量标准与售后保障条款,建立供应商动态考核机制,为采购质量筑牢"防火墙"。
四是采购管理更加规范。采用封闭式框架协议采购方式,评审过程全程留痕、结果公开透明。通过平台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采购需求、入围结果、合同履行等信息全链条可追溯,有效防范暗箱操作风险,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公信力。
三、深化拓展谋长远,开启规范发展新征程
当前,区市联动框架协议采购已成为我市政府采购改革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从三个维度持续深化拓展,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扩大覆盖范围。在现有成果基础上,逐步将联动征集品目扩展至办公家具、物业服务、印刷服务等更多领域,计划2025年底实现集中采购目录内高频次品目全覆盖,同时探索工程类相关品目的框架协议适用路径,形成多元化品目体系。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在框架协议中嵌入绿色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要求,明确节能环保产品入围比例,对小微企业供应商给予价格评审优惠,推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地见效。同时,加强对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的政策培训,开展框架协议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建立"需求反馈-动态调整-绩效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定期收集采购单位与供应商意见建议,结合市场变化优化评审标准与协议条款。引入二次竞价、顺序轮候等多元化成交方式,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韧性与采购灵活性。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深化与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联动合作,以框架协议采购为突破口,持续推进政府采购流程再造与效能提升,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