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公共资源交易重要改革任务,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优化评标环境。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全力优化交易区域软硬件环境,创新完成“不见面开标大厅”、“专家独立通道”、5楼隔夜评标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投标“不出门”标书“网上传”开标“不见面”评标“屏对屏”办事“零跑腿”,开启“五盲”评审评标新模式。
此次改造,交易监管局严格依照自治区关于标准化场地建设、服务标准要求,结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坚持“公正、透明、高效”原则,对开评标区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实现该区域服务功能“三升级”,为强化评标区封闭管理,提升评标效率,提供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环境。
布局升级,评标环节“更合理”。为实现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双提升,提高数智化交易水平,将4楼、5楼打造为兼顾项目隔夜评标需求的封闭评标区,在4楼原有38个隔夜评标室加机位的基础上,新增22个独立评标室,大大解决了因场地不足导致项目排期长的问题。每间评标室将原来的圆桌式评标升级为单独隔离评标室或机位,全时段实行物理隔离、单独管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专家“盲”抽取、标书“盲”评审、名称“盲”编号、音频“盲”交互、视频“盲”显示(存储)的“五盲”评审机制,进一步提高评标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通道升级,廉政教育“更常态”。为降低围标串标风险,实现专家入场规范化,监管局创新升级专家通道,将专家通道与廉政走廊相结合,通过廉政走廊展示廉政标语、宣传海报等形式,对专家进行廉政提醒和教育,增强专家的廉洁自律意识,保障评标评审结果的公正性,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实行电子设备安检入区,并启用评标专家独立电梯,一站直达专家等候区。加强了对评标评审专家的廉政管理,确保评标评审过程不受外界干扰,维护评标环境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了阳光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场所升级,交易服务“更高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打造了集专业、高效、便捷、舒适为一体的开放式“不见面开标大厅”,共设置48个席位。不见面开标大厅正式的启用标志着首府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实现了各方交易主体的“物理分离”,即投标人不用到现场,通过网上报名、递交投标文件、远程解密和报价;招标人代表和评审专家在各自独立封闭的评标区进行项目评审;社会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不见面开标大厅,行业监督、工作人员在监督见证室各自独立工作。同时大厅兼顾休息等候区功能,在满足开标业务的同时,各类交易主体、办事企业可以在开标前后进行休息等候,为交易主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次升级改造是交易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降低交易风险、全面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举措,随着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标志着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提升工作实效上迈入新征程,在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遏制围串标现象、促进公平竞争上提供了呼和浩特公共资源交易新经验。